服務熱線:95566信用卡熱線:40066 95566

當前位置:首頁 > 關于中行 > 消費者權益保護
網銀登錄

2024年“普及金融知識 守住‘錢袋子’”暨銀行業普及金融知識萬里行系列宣傳:警惕社交平臺的“高仿號”詐騙

——中國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典型案例

2024-06-21

一、案例簡介

近日,一名年輕女生神色慌張跑進我行營業廳,稱其銀行卡被詐騙2萬元錢,銀行服務人員協助客戶辦理了換卡、重置密碼,并打印交易流水。經詢問,該客戶稱當天登陸微博,收到陌生人私信,稱自己為其朋友XXX,因更換手機號無法收到驗證碼,故只能先注冊新賬號,原來的社交軟件、郵箱等暫時都無法使用。因對方的昵稱、頭像與其朋友完全一致,讓客戶放松了警惕。隨后“朋友”稱昨日在某跨境電商平臺購買商品,已支付3000元定金,并請求客戶幫忙發訂單號給客服確認名額。客戶發送郵件后并很快收到“客服”回復,此時“朋友”稱手機銀行更換號碼無法登陸,購買名額今天就失效,請求客戶幫忙代付,客戶遂根據郵件內賬號轉賬2萬元。轉賬成功后,“朋友”問客戶要銀行卡號,并很快提供了某銀行的轉賬的電子回執。客戶等待一段時間未見收到款項,再去詢問發現已被對方拉黑,意識到被騙。

二、案例分析

目前,不法分子利用“熟人”身份作案,騙取客戶信任,降低客戶警惕性后實施詐騙的作案手段屢見不鮮,看似漏洞百出的聊天手法,但套上了“熟人”、“朋友”外殼后,一時間真假難辨。“高仿號”不僅名稱與原賬號高度相似,頭像、簡介也完全一致,還熟知受害人和其朋友的社交習慣、生活狀態,甚至刻意使用原微博賬號中使用的各種表情,讓受害人放松警惕,進而實施詐騙。

三、風險提示

(一)保護個人信息。不在公開社交平臺上透露自己、家人朋友的真實姓名、地址等,謹防個人信息泄露,給犯罪分子可乘之機。

(二)對于涉及匯款、轉賬等資金交易,提高警惕,多渠道核實。遇到熟人通過QQ、微信、微博等發信息請求幫忙轉賬給陌生賬戶的,務必電話、微信語音等途徑核實真偽,切莫聽信“一面之詞”。

(三)掌握基本常識,擦亮雙眼。對于稱網銀轉賬限額不足無法使用的,或在正規平臺購買商品但收款方為個人的,應提高警惕,一是小額資金通過網銀轉賬不受限制,二是正規的電商平臺不會要求客戶打款給個人賬戶。

(四)若已被詐騙,應立即報警并撥打銀行客服電話、或登陸手機銀行進行臨時掛失,然后前往最近網點辦理換卡、重置密碼,最大程度避免進一步資金損失。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