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6
6月6日,中國銀行發布2017年一季度跨境人民幣指數(CRI)。結果顯示,一季度中國銀行 CRI指數為233點,較去年末上升4個百分點,較上期預測值向上修正13點。
人民幣跨境使用活躍度保持平穩,人民幣國際化呈整固態勢。今年一季度,跨境人民幣結算量下降,但從每月情況來看,三月當月,經常及直接投資項下跨境人民幣結算量結束持續三個月環比下降趨勢。人民幣國際化進入平臺鞏固期。
人民幣在岸市場更加開放,離岸市場進一步發展。一方面,境內債券市場將進一步與國際金融市場互聯互通。3月中旬,央行與香港交易所均表示,正在研究試行“債券通”,“債券通”的構建將促進人民幣債券市場的不斷完善,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發展。另一方面,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取得新進展。4月上旬,中國銀行約翰內斯堡分行成功發行非洲首支離岸人民幣債券“彩虹債”,促進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繼亞洲、歐洲、澳洲、美洲之后進一步擴展至非洲,成為人民幣國際化在非洲取得重要進展的里程碑。
人民幣國際儲備貨幣職能逐漸體現。3月3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了截至2016年12月的官方外匯儲備構成(COFER)季度資料,首次披露在全球外匯儲備中,人民幣計價資產達845.1億美元,占總外匯儲備資產的1.07%。這表明人民幣儲備資產的貨幣職能正逐步體現,但該占比相比其他國際主要貨幣仍然較小,且相對人民幣在SDR中的占比(10.92%)較小,提升人民幣在國際外匯儲備中的占比任重道遠。
預計2017年二季度跨境人民幣使用活躍度仍然延續穩定趨勢。中國宏觀經濟穩中向好、人民幣跨境收支趨向平衡、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模型中加入“逆周期調節因子”有助于人民幣匯率穩定,這些積極因素為人民幣跨境使用活躍度保持總體穩定提供了基本面的支撐因素,預計2017年二季度CRI指數將在230點上下波動,總體仍保持平穩運行。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