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95566信用卡熱線:40066 95566

當前位置:首頁 > 關于中行 > 媒體看中行
網銀登錄

中行境外發行32億美元“一帶一路”主題債券【金融時報】

2018-04-13

4月10日至11日,中國銀行在境外成功完成32億美元等值“一帶一路”主題債券發行定價,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一帶一路”相關信貸項目。

據悉,此次發行包括美元、歐元、澳元和新西蘭元4個幣種,共計6個債券品種,發行主體包括新加坡、盧森堡、悉尼分行和新西蘭子行。債券將主要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發行恰逢博鰲亞洲論壇召開,習近平主席在開幕式上的演講提振了市場對于中國經濟以及我國大型銀行的信心,國際債券市場反響積極。其中,美元債券發行規模為15億美元,是今年以來新加坡當地金融機構最大規模美元債券發行;歐元債券發行規模和定價均好于預期,成功實現零新發溢價;澳大利亞元和新西蘭元債券的本地投資者占比分別為49%和58%,當地市場認可度有所提升。央行/主權基金類優質投資者對本次發行青睞有加,在美元、歐元3年期浮息債券中投資占比高達40%和41%。

“本次債券成功發行,充分顯示了國際投資者對中國銀行信用的認可,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和‘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經濟全球化的贊同,對中國40年改革開放成就的肯定。” 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中國銀行司庫總經理劉信群如此表示。

“一帶一路”主題債亮點凸顯

據悉,本次債券是中行繼2015年、2017年之后,第四次發行“一帶一路”主題債券。至此,中行“一帶一路”主題債券總規模已高達百億美元。

劉信群介紹,四期“一帶一路”主題債券涉及中國銀行亞、歐、非等12家分支機構,均位于“一帶一路”及其延伸地帶,彰顯了中行全球布局與“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度契合;發行幣種涵蓋人民幣、美元、歐元等6個幣種,深刻詮釋了“一帶一路”倡議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新發展理念。

此前,中行先后于2015年至2017年累計發行3期“一帶一路”主題債券,發行規模共計76億美元,涵蓋人民幣、美元、歐元等多個幣種,橫跨亞歐非的10余家分支機構參與發行。

“在我行‘一帶一路’主題債券中,有3次為多幣種同步發行,受到市場廣泛關注,投資者分布相對良好,尤其是歐元債券,一直是投資者分布情況較為理想的品種。”劉信群告訴《金融時報》記者,從地域分布看,第一期歐元債券歐洲投資者占比為36%,第二期占比為79%,而本次發行歐洲投資者占比為45%;從類型分布看,歐元債券高質量投資者參與度高、認購踴躍,本次發債主權類(主權基金、央行等)投資者占比高達40%,銀行占比僅為20%。

據了解,作為“一帶一路”主題債券的最大亮點,中行采用了多機構、多幣種、多品種同步發行的模式,不僅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低成本資金支持,還擴大了市場影響力。

引導全球資金匯聚“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主題債券的發行,以中國銀行信用成功引導全球資金匯聚‘一帶一路’,有效降低了沿線國家融資成本,有利于推動當地市場繁榮發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劉信群說。

據了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屬于發展中國家、新興國家和轉型國家,資金融通需求強烈,部分國家評級較低,難以進入國際市場融資。作為國際資本市場重要的債券發行人,中行國際評級高、融資能力強,有實力在全球籌集資金對接“一帶一路”建設,降低“一帶一路”建設融資成本。

同時,中行敏銳捕捉市場時機,把握有利發行窗口,為“一帶一路”沿線項目募集低成本資金。“前三期‘一帶一路’主題債券發行處于國際市場流動性充裕期,市場利率剛剛進入上升通道,仍保持相對低位水平,有利于募集中長期低成本資金。”劉信群介紹,以第一期發行為例,其3個月歐元基準利率為負值,10年期美元國債收益率低于過去10年均值,人民幣債券發行利率更是低于境內政策性銀行利率水平,其中7年期、15年期較政策債低10BPs,較境內商業銀行發債成本節約38BPs。
值得關注的是,2015年以后,人民幣面臨階段性貶值壓力,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放緩,債券發行相對稀少,市場觀望情緒濃厚。中行“一帶一路”主題債券多次納入人民幣債券品種,為市場提供人民幣投資標的,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戰略落實。

據悉,在第二期債券中,作為非洲首只離岸人民幣債,由中行約翰內斯堡分行發行的人民幣債券“彩虹債”,繼“大洋債”“申根債”“凱旋債”等離岸人民幣債券首發之后,再次開創當地人民幣債券市場先河,成為人民幣國際化深入非洲的里程碑。

“人民幣債券的成功發行,充分說明在中國宏觀經濟企穩、國際收支改善的大背景下,境外市場的人民幣配置需求客觀存在,重塑了人民幣國際化的信心。”劉信群說。

而國際投行提供的Dealogic數據顯示,2017年,中資金融機構在境外發行債券總規模為1031億美元,較2016年大幅增長78%。

全力打造“一帶一路”金融大動脈

在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中,資金融通無疑是中行擔當的首要任務。據悉,作為在“一帶一路”沿線布局最廣的中資銀行,目前,中行已在沿線23個國家設立分支機構,跟進“一帶一路”重大項目逾500個,2015年至2017年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授信支持約1000億美元。

中行公司金融部全球業務管理團隊高級經理王石錕介紹,為全方位打造“一帶一路”金融大動脈,一方面,中行依托全球化網絡、綜合化平臺以及專業化產品優勢,為“一帶一路”提供多元化金融產品及服務;另一方面,優化海外布局,以中銀香港為平臺整合在東盟地區的機構,推進中銀香港從城市銀行向區域銀行發展。整合后的中銀香港和東盟地區機構將形成合力,提高服務能力,更好地助力東南亞地區“一帶一路”建設。

“‘一帶一路’倡議為人民幣的區域使用及全球推廣提供了更廣泛、更便利的機會,是人民幣國際化重要的推動力量。中行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配合‘一帶一路’建設的進程中,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 王石錕說。

據悉,中行不斷完善跨境人民幣清算體系,努力提高清算服務的質量和效率,推動當地人民幣市場發展。數據顯示,2017年,中行在“一帶一路”沿線機構共辦理人民幣清算量近5萬億元,市場份額全球領先。

與此同時,該行積極推動擴大人民幣在“一帶一路”貿易和投資領域的使用。2017年,中行辦理跨境人民幣結算量超過3.9萬億元,境內分行跨境人民幣結算量超過2.5萬億元,市場份額超過四分之一,位居同業首位,其中,辦理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之間的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金額近1900億元。

王石錕表示,未來,中行將以支持“一帶一路”金融大動脈建設為契機,深耕國際市場,積極引導全球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以市場化原則支持沿線重點合作項目,不斷提升全面金融服務能力,確保成為“一帶一路”首選銀行。

來源:金融時報  2018-04-12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