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1
8月29日,中國銀行2025年上半年業績正式揭曉:實現營業收入3294億元,同比增長3.61%;資產總額36.79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93%;負債總額33.66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85%;客戶存款近25.64萬億元,同比增8.50%;客戶存款占負債比重提升0.78個百分點;實現歸母凈利潤1175.91億元。
面對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國內經濟轉型升級加速的新形勢,中國銀行將做好“五篇大文章”作為高質量發展“戰略圖譜”,通過五大領域協同發力,推動金融供給與實體經濟需求精準匹配,為經濟轉型注入金融“活水”。
半年報數據顯示,中國銀行科技貸款余額4.59萬億元,綠色貸款余額較上年末同口徑增長16.95%,綠色債券投資規模超1000億元,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和貸款客戶數分別較年初增長16.39%和15.58%,特色養老金融服務體系建設穩步推進,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力提速……五大領域的業務開拓和品質升級為上半年經營業績貢獻了核心驅動力。
科技金融“加速跑”,貸款余額4.59萬億,增速13.18%
緊盯人工智能、商業航天等黃金賽道,中國銀行創新推出“券貸聯動”等產品。截至6月末,該行科技貸款余額較年初新增5350億元,增速13.18%,授信企業超16萬戶。科技金融綜合化服務累計供給超7800億元,覆蓋“股、債、保、租”全場景。
在細分領域,中國銀行積極響應“人工智能+”行動部署,今年5月首發“中銀科創算力貸”——融合政府算力券與銀行信貸資源,為算力供給、核心技術攻關企業提供最高80%合約金額的信用貸款及可長達5年期授信,目前人工智能產業鏈合作廠商超2300家,授信余額超4000億元。此外,中國銀行推進AIC股權投資試點,已完成15只基金注冊,合計認繳規模超110億元,在商業航天等領域落地項目投資。
針對硬科技孵化平臺,中國銀行發揮商投行一體化優勢,為企業提供多樣化產品配置和融資路徑。以服務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孵化平臺西科控股為例,中國銀行打出了豐富的金融“組合拳”,不僅以優惠利率提供長期項目貸款,還作為主承銷商助力其發行全國首批、西北首單科創債3億元。同時,中銀資產與西科控股共同在西安設立4億元直投基金,在上海設立5億元直投基金,進一步加大投資動能。
綠色金融“領跑同業”,貸款余額4.54萬億,承銷規模市場中資第一
中國銀行綠色金融持續保持市場領先。截至6月末,該行綠色貸款余額4.54萬億元,較上年末大幅增長16.95%,境外綠色貸款在彭博“全球綠色UoP貸款”“全球可持續性掛鉤貸款”“全球綠色貸款原則貸款”三大榜單中均位列中資銀行第一;承銷境內外綠色債券規模保持中資同業首位,綠色債券投資規模超1000億元,居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NAFMII)綠色債務融資工具投資人榜首。
在推進綠色金融創新中,中國銀行不僅是“融資方”,更是綠債規則制定的“參與者”。協助南方電網、華能瀾滄江發行“孿生綠債”,引導資金向綠電、生物醫藥等低碳領域傾斜;中銀歐洲作為牽頭主承銷商,助力伊維爾德羅拉公司發行7.5億歐元十年期綠色債券,該債券成為全球首只同時符合歐盟《歐洲綠色債券標準》(EuGB)與國際資本市場協會《綠色債券原則》的雙標準綠債。
與此同時,中國銀行在自然相關財務披露工作組(TNFD)中積極履職,并深度參與第14號工作組(自然相關機遇識別)的相關任務;參與中英綠色金融工作組相關工作,擔任下設“中英自然與生物多樣性金融工作組”中方牽頭機構;參加“可持續市場倡議”中國理事會會議、氣候投融資國際研討會等。
普惠金融“增量擴面”,小微貸款余額2.65萬億,涉農貸款增幅14.69%
截至6月末,中國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突破2.65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6.39%;貸款客戶數突破172萬戶,較年初增長15.58%。涉農貸款余額達2.87萬億元,較年初新增3674億元,增幅14.69%,普惠金融服務的精準性和可得性持續提升。
服務新質生產力方面,全生命周期服務“專精特新”企業,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企業授信余額和授信覆蓋率同業領先。穩崗擴崗方面,連續4年開展“千崗萬家”專項活動,上半年向穩崗擴崗企業發放專項貸款超3000億元,以金融之力穩住就業基本盤。
與此同時,中國銀行普惠服務鄉村振興和各地特色產業成為焦點:在安徽霍邱,“鵝業貸”累計為130余戶企業發放貸款近7600萬元,支撐當地鵝肝產業形成140家企業、5000個就業崗位的規模;在江蘇灌云,助力豆丹(豆天蛾幼蟲)產業通過政策扶持、技術推廣與品牌打造“蝶變”為富民產業;在湖北潛江,“蝦農貸”“蝦商貸”覆蓋小龍蝦養殖、加工、餐飲全鏈條。
此外,該行做深做實“小微企業融資專班機制”,開展“千企萬戶大走訪”活動,發揮“外貿專班”作用,依托“出口E貸”等產品服務,為外貿小微企業紓困,助力穩外貿。
養老金融打響“跨境+適老”品牌,年金業務穩居市場前列
面對人口老齡化趨勢,中國銀行聚焦全球化、區域化、適老化,構建養老金融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產品層面,養老金融“跨境養老找中行”已成為招牌服務,針對“港人北上”等旅居需求推出“旅?心活”計劃,首階段已覆蓋內地18城,在上海聯動民政局、財政局及市融資擔保中心推出“養老服務批次貸”合作方案,在海南打造“候鳥驛站”服務旅居老人。
“線上+線下”協同推進適老化服務。線上,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推出適老版及養老金融專區,提供千門養老課程與“銀發地圖”;線下,建成養老示范網點,組建“社區助老服務聯合體”,整合區域內公共資源提供特色服務,助力“一刻鐘”居家養老服務圈建設。
數據顯示,“中銀?中鐵銀通社保卡”在業內首創社保、金融、交通、高鐵四網融合模式,優化客戶服務體驗;企業年金個人賬戶數、托管資金規模位居市場前列,服務企業年金客戶超2萬家;同時持續豐富儲蓄、理財、基金、保險等養老個人金融產品,全方位滿足銀發群體需求。
數字人民幣“領先一步”,手機銀行月活同比增8.59%
數字化轉型是中國銀行服務升級的重要抓手。上半年,該行深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強化交易集約、提升服務效能,個人手機銀行月活客戶數同比增長8.59%,數字人民幣消費額保持市場領先。
近年來,中國銀行積極布局數字貨幣前沿,圍繞零售、對公、跨境等場景開展廣泛試點,作為“雙奧銀行”圓滿完成數字人民幣冬奧試點,在福建發布“兩岸一家親”主題硬錢包,創新智能合約賦能供應鏈數字金融新模式,積極參與數碼港元Ensemble項目、數字澳門元研發,通過多邊央行貨幣橋平臺(mBridge)與阿聯酋央行完成首筆“數字迪拉姆”跨境支付交易,該成果被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聯合聲明》,助力跨境支付效率提升。
著眼長遠,中國銀行以數字化轉型為依托,持續完善數據在客戶畫像、授信審批、風險防控等環節的應用,推動金融服務更有效、更及時、更精準地對接實體經濟需求。
從“單一服務”到“生態共建”,錨定轉型賽道,領跑高質量發展
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五篇大文章”戰略指引下,中國銀行實現了“戰略落細有精度、服務實體有深度、改革破題有銳度”的發展目標,其轉型路徑體現了國有大行與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同頻共振——科技金融從“信貸支持”升級為“投商行一體化體系”,綠色金融從“融資方”進階為“國際規則參與者”,普惠金融深化“條塊鏈”拓客模式,養老金融構建“居家養老服務圈”,數字金融重塑服務范式。風險防控方面,半年報顯示,該行不良貸款率1.24%,較年初下降0.01個百分點,細分領域風險可控,實現“創新與安全”的平衡。
這份中報清晰顯示,憑借戰略先行與生態賦能,中國銀行在高質量發展新賽道上已率先領跑。“五篇大文章”并非簡單的業務分類,而是金融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系統方法論,未來將持續推動金融資源向實體經濟關鍵領域集中、向民生需求傾斜,實現金融與經濟共生共榮。
中國銀行表示,將圍繞服務實體經濟根本宗旨,堅持調存量、優增量、提質量并重,形成高效支持實體經濟轉型的持續發展計劃,提升資金運用效率和金融服務水平,扎實做好“五篇大文章”,持續為實體經濟注入活力。
來源:新浪財經 記者 良語 2025-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