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27
近7万篇学子征文、10场人生奋斗故事宣讲、1200多所高校师生热情参与……中国银行和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中国青年报社联合主办的“助学·筑梦·铸人”主题活动圆满落幕。
12月26日,“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颁奖仪式在中国地质大学举行。历时三个月,层层筛选,从1200多所高校学生的近7万篇征文作品中,评出“特别奖”1名、“杰出奖”20名、“青春励志奖”50名及100篇“优秀奖”作品。
获得“特别奖”的中国矿业大学学生卫向东来自河北农村。这位“独臂青年”在他的征文作品《乐观的独立少年》中用平实的话语讲述自己追逐梦想、完成学业的成长故事,感动了无数读者。2014年,他将受邀参加中国银行支持的“彩虹桥”中外学生文化交流公益项目,赴美进行短期学习交流。获得“青春励志奖”的50名同学将在假期到中国银行各地分支机构进行实习锻炼。
今年9月,“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活动正式启动,活动旨在通过征文比赛、校园宣讲等形式,为家境贫寒、品学兼优的学子插上梦想的翅膀,搭建奋斗的阶梯。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台湾著名作词人方文山等10位知名人士,分别应邀在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举办了10场宣讲会,场场爆满,深受学子欢迎。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张光明在颁奖仪式上表示,“助学·筑梦·铸人”活动是资助育人培养结合模式的创新,“特别感谢长期关注和支持学生资助工作、与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中国青年报社共同举办这次活动的中国银行。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克服困难,奋发向上,实现梦想,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颁奖仪式现场,五位获奖学生家长将一个晶莹透明的“民心奖”赠予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自1999年起开办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是第一批承办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从2004年至今,中国银行成为127所中央部属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唯一承办银行,同时承办347所地方院校的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先后资助150多万名家庭困难学生圆了大学梦。
“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主要获奖名单
特等奖(1名)
卫向伟 中国矿业大学 《乐观的独立少年》
青春励志奖(50名)
毕文平 清华大学 《爱拼才会赢》
官 钰 辽宁大学 《生如夏花》
贾 乐 内蒙古工业大学 《许生活一个微笑》
李 曦 南京大学 《含羞草》
李新峰 云南财经大学 《我是一名贫困生》
王 洋 西藏民族学院 《一个放羊娃的故事》
严 岚 中国药科大学 《助学筑梦铸人》
郑晓琴 南开大学 《角落里的蔷薇花》
郑 勋 湖北大学 《行走在人生边上》
黄玲玲 安徽财经大学 《两个人的旅途》
李明美 安徽大学 《被捡回的风筝》
冯婷婷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在那不遥远的地方》
曹春洋 北京大学 《梦,始于改变》
李玉佳 北京邮电大学 《白色的金盏花种子》
赵双双 东北财经大学 《不花家里一分钱》
孙安龙 东南大学 《叶落胸前,已是深秋》
赵 忠 福州大学 《我们,奋斗,在路上》
张春艳 贵州财经大学 《你的爱,让我无法放弃》
沙晓乐 河海大学 《为己弄笔写往年》
袁娇娇 华侨大学 《脚丫》
姚静玉 吉林大学 《因为相信,所以可以》
张秀霞 江南大学 《加油,笨小孩》
李永全 兰州大学 《自强不息,图报社会》
穆小雨 南京师范大学 《谁的青春不奋斗?》
李华翠 山东财经大学 《山魂》
郑艳肖 山东大学 《带着父爱启程》
朱加华 石河子大学 《大山里孩子的求学梦》
郑 晓 四川师范大学 《因为我爱她》
朱美新 同济大学 《夜空中最亮的星》
朱亦彤 西南财经大学 《我和爸爸有个约定》
王昕琲 西北工业大学 《柔韧的坚强》
罗 旺 云南大学 《没人能替你奋斗》
苗园梅 云南民族大学 《一树梨花》
李继红 中国地质大学 《青春无悔,感恩前行》
付金萍 中国海洋大学 《木匠的尺子》
侯京玉 中央财经大学 《成长是熬出来的》
王玲霞 中央民族大学 《是您给了她不一样的自信》
张 格 重庆师范大学 《负重的青春才精彩》
蔺伟昌 北京化工大学 《奋斗是飞翔的翅膀》
曹浩文 北京师范大学 《助学政策伴我一路成长》
穆泽林 复旦大学 《梦的翅膀》
樊宜冰 河北工业大学 《感恩于心 圆我学梦》
马存军 宁夏大学 《用行动托起中国梦》
张玉佳 武汉大学 《我所认识的柱子哥》
王 红 西南民族大学 《笑对生活》
汪晓妮 云南大学 《带着梦想前行》
禹小婷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暖春》
郑蓓蕾 浙江师范大学 《一人一梦》
吕云川 中国政法大学 《明天,你好》
宋姝瑶 周口师范学院 《白衬衫的回忆》
“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活动特别奖作品
《乐观的独立少年》
中国矿业大学 卫向伟
我的故事,在血与痛中开始,在坚强与微笑中延续。
我来自河北农村,父母都是朴实、勤劳的农民。8岁,正是天真烂漫的年纪,一场意外打破了原本平静而幸福的生活。在昏迷一天一夜、妈妈几次给我输血后,我终于转危为安,但却永远失去了右臂。
看着我空荡荡的衣袖,妈妈愁白了一头黑发。原本尚有结余的家变得一贫如洗、负债累累。
初中时,为了培养我的自立能力,爸妈把我送进市里的寄宿制学校。在没有家人的帮助下,我慢慢学会了独立生活。但是,初二时,爸爸在一起交通事故中致人死亡,刚有起色的家又变得家徒四壁,我不得不回到乡中上学。但接连的变故并没压垮我残疾的身躯,反而使我更加珍惜学习机会,更加懂得接受关爱、感恩奉献。
经过努力与拼搏,我幸运地考入中国矿业大学,成为管理学院工商班的一名学生。大学,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第一次长时间离家独立生活,第一次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军训是大学的第一课,我拒绝特权,坚持参加军训,忘不了深夜打扫卫生的疲惫,忘不了烈日炎炎下站立军姿的艰辛。军训结束时,我被授予 “军训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真正的大学生活开始了。为了贡献一份力量,也为了锻炼自己,我积极参加学生工作,担任班级生活委员、学生会生活部部员,还通过应聘获得了学生公寓楼委会的勤工助学岗位。课余时间,我积极参加演讲比赛、乒乓球比赛等文体活动,用行动证明自己和普通人没有差别。现在,我成功竞选当上了班长,并继续在校学生爱心屋参加勤工助学,用心用爱为同学们服务。
大一时,因为家里经济困难,我申请了贫困生建档,学校每月给我发放生活补助。大二时,学校为我减免了部分学费,我也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曾宪梓奖学金”。对于学校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我唯有努力学习,积极工作,才对得起学校,对得起自己。
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不幸,但是我们就这样退缩吗?就这样自暴自弃吗?不!我们必须让自己振作起来!我们有爱我们的家人,教育我们的老师,鼓励我们的朋友,还有给予我们帮助的陌生人。有爱,我们还怕什么?有许多人问我,失去右臂感到悲伤、自卑吗?我想说,肯定会,但我每次都能战胜它!而战胜悲伤自卑情绪的关键则就是我的乐观精神。
每次遇到困难时,我都会想起张海迪、霍金、海伦·凯勒这些人。我和他们一样都是残疾人,但他们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与爱戴,我为什么就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活出别样的人生?我也时常会想起那些失去双臂、双腿的人,比起他们,我又是多么幸运啊。他们可以坚强地生活,那我就更加可以了。苍天在为我关上一扇门之时,就为我打开了阳光之窗。正是因为身体残疾,我才变得更坚强,我才更能体会到别人的爱,我才更懂得关爱别人。生活中充满着这么多美好,我有什么理由悲伤?我有什么理由虚度?
我梦想成为一名企业家、慈善家,用自己的能力赚取财富,用自己的爱心奉献社会,更好地把大家对我的爱传递下去,更好地帮助那些和我一样的人。心中有梦,风雨兼程。现在,我还只是一名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我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实现人生理想。
有些感悟只有经历了才会深有体会,生活只有在荆棘与坦途并存时才会丰富多彩。不用太在意自己的不幸,时刻记得自己拥得美好,时刻保持微笑的心境和面容,从容面对,快乐生活!